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与配置要点
浪涌保护器(SPD)的合理安装位置直接影响其防雷效果,是建筑防雷工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。以下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及配置原则的详细解析。
一、安装位置确定的基本原则
-
防雷分区交界处优先设置
- 浪涌保护器应首先安装在防雷分区(LPZ)交界处,如LPZ0与LPZ1之间,确保有效泄放直击雷电流。
- 在同一防雷区内,如电源线路过长,则需增加一级浪涌保护器进行分段保护。
-
根据设备重要性设置
- 在重要设备的电源端口处必须安装浪涌保护器,确保终端设备的防护效果。
- 若设备对过电压敏感性较强,应选择低残压、响应时间快的浪涌保护器。
-
结合变压器和配电柜距离
- 若变压器低压侧与总配电柜距离小于20米,可以将变压器侧浪涌保护器与建筑内部第一级浪涌保护器合并,节省安装空间和成本。
- 超过20米的距离需分别配置浪涌保护器以提升保护效果。
二、浪涌保护器的级位配置
-
第一级保护(总配电箱)
- 安装位置:LPZ0与LPZ1交界处,即总电源进线的配电箱前。
-
技术参数:
- 最大放电电流:80kA(10/350μs)
- 响应时间:< 100ns
- 主要作用:泄放直击雷的能量,将大电流雷电流引入地网。
-
第二级保护(分路配电柜)
- 安装位置:LPZ1与LPZ2交界处,如UPS输入端或分路配电柜前。
-
技术参数:
- 最大放电电流:40kA(8/20μs)
- 响应时间:< 25ns
- 主要作用:限制感应雷过电压幅值,保护建筑内部设备免受雷击电磁脉冲(LEMP)的损害。
-
第三级保护(终端设备)
- 安装位置:重要设备的电源输入端(如计算机、服务器)。
-
技术参数:
- 最大放电电流:20kA(8/20μs)
- 残压水平:≤1.5kV
- 响应时间:< 1ns
- 主要作用:对第一级、第二级保护残余能量进一步吸收和抑制,保护终端设备安全。
三、多级保护的配置注意事项
-
分散多级配置
- 配电系统应根据距离、雷电流强度等进行多级配置,防止单一保护不足或雷击能量传递导致损害。
-
协调工作
- 各级浪涌保护器需具备良好的协调性,确保前一级SPD的泄放电流不会过载后一级SPD。
-
低压侧浪涌保护器的要求
- 配置于变压器低压侧时,需确保最大放电电流满足规范要求,并避免因过长线路导致能量衰减。
- 四、浪涌保护器安装示意
浪涌保护器的安装需要充分考虑雷电防护分区、设备重要性及线路距离等因素,科学合理的级位配置可有效保障整个电源系统和终端设备的安全。选择专业品牌,如深圳天盾雷电等,通过其专业技术和高质量产品,为建筑防雷系统提供全面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