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涌保护器设置原则和性能参数确定及安装规定

发布时间:

1. 浪涌保护器(SPD)的定义与作用

浪涌保护器(SPD)是为电子设备、仪器仪表、通讯线路等提供防护的电子装置。其作用是限制瞬态过电压,将电涌电流泄放到地,保护系统及设备免受雷电或电涌的破坏。


2. 浪涌保护器的组成、原理和分类

2.1 组成
浪涌保护器的基本组成元件包括:

  • 放电间隙
  • 充气放电管
  • 压敏电阻(MOV)
  • 抑制二极管(TVS)
  • 扼流线圈

2.2 工作原理
当雷电或电涌冲击窜入电力线或信号线时,SPD会将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所能承受的范围内,同时将强大电流泄放到地,防止设备受损。

2.3 分类
根据工作原理,SPD分为:

  • 电压开关型SPD: 过电压时瞬间导通,典型元件包括放电间隙和气体放电管。
  • 限压型SPD: 通过非线性特性将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,常见元件为压敏电阻和抑制二极管。
  • 组合型SPD: 同时具备开关型和限压型特点,能提供更全面的保护。


3. 浪涌保护器的主要性能参数

  1. 电压保护水平(Up):

    • 反映SPD限制接线端电压的能力。
    • Up应大于设备最高承受电压,但尽可能接近其耐压极限。
  2. 标称放电电流(In):

    • 表示SPD在8/20µs波形下的电流峰值,通常用于Ⅱ类试验。
  3. 冲击电流(Iimp):

    • 用于I类试验,典型波形为10/350µs,参数包括电流峰值、比能量和电荷量。
  4. 雷电防护等级划分与风险评估:

    • 根据电子系统的重要性、使用性质、设备价值以及雷击风险等级,确定防护等级。


4. 浪涌保护器的选择

4.1 选型原则

  1. 根据防护等级:

    • 一级保护(I类):用于建筑物入户处,能承受10/350µs的冲击电流。
    • 二级保护(II类):用于配电箱位置,承受8/20µs波形的电流。
    • 三级保护(III类):用于设备终端,提供精细保护。
  2. 参数匹配:

    • 根据系统电压、雷电防护等级、设备耐压等选择合适的Up、In和Iimp。
    • 确保SPD的Up小于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的80%,并留有20%裕量。
  3. 特殊要求:

    • 满足当地防雷部门的特殊要求,确保设计合规。

4.2 安装位置

  • 第一级SPD安装在建筑物入户处,靠近总等电位连接处。
  • 第二级和第三级SPD安装在配电箱及设备附近,形成多级防护结构。

4.3 耐冲击额定值的选择

  • 强电机房、一级负荷设备需特别注意SPD的选型,确保SPD能匹配所处位置的雷电冲击等级要求。


5.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规定与注意事项

5.1 连接导线要求

  • SPD的连接导线应尽量短直,总长度不超过0.5m,以减少连接线电感影响。
  • 确保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p小于设备耐压额定值Uw。

5.2 多级保护设计

  • 当第一级SPD与设备间线路过长时,应在设备附近增设SPD。
  • 多级SPD应精确匹配安装位置和数量,使雷电流合理分配并引导入地,确保保护效果。

5.3 SPD与其他设备配合

  • 与RCD配合: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。
  • 与过电流保护器配合: 提高供电系统的连续性和安全性。

5.4 防雷区匹配

  • 若SPD安装在电力线穿越防雷区的界面处,SPD数量应与防雷区的数量相匹配。

5.5 其他特殊情况

  • 若建筑物无防雷直击装置,应增加屏蔽措施,如安装避雷网。
  • 设备间无屏蔽保护时,需设置感应电压保护措施,确保浪涌电压在设备允许范围内。


浪涌保护器的正确设置和安装对电子系统的防雷安全起着关键作用。在设计过程中,需根据雷电防护等级、设备耐压要求,合理选择SPD的性能参数及安装位置。通过多级保护设计、精确匹配安装、缩短连接线长度等方法,可有效降低雷电或电涌风险,确保设备及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