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涌保护器等级分为哪几个?

发布时间:

浪涌保护器(SPD)的等级通常根据防护区域(LPZ,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)划分,以及其设计目的来定义。以下天盾雷电是对浪涌保护器等级的详细说明:


浪涌保护器的三个等级

第一级浪涌保护器

  • 安装位置

    • 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电源进线处(如低压主配电柜)。
  • 防护目标

    • 防止外部雷电浪涌(如雷击或感应雷)直接传导到建筑内部。
    • 将从LPZ0区(外部区域)传导进入LPZ1区的浪涌电压从数万伏至数十万伏降低到**≤2500V**(国际标准可能略有变化)。
  • 主要特点

    • 通流容量大(典型值为50kA至200kA,10/350μs波形)。
    • 能够承受直接雷击的巨大能量。
    • 常用设备:使用开关型浪涌保护器(如气体放电管)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(如MOV)。


第二级浪涌保护器

  • 安装位置

    • 通常安装在配电柜、分支电路的配电箱或重要设备的前端(如楼层配电箱)。
  • 防护目标

    • 进一步削减第一级浪涌保护器的残余浪涌电压,减少对内部线路和设备的冲击。
    • LPZ1区到LPZ2区之间形成等电位连接,防止区域之间的电位差异。
    • 将浪涌电压限制到**≤1500V~2000V**。
  • 主要特点

    • 通流容量适中(典型值为20kA至50kA,8/20μs波形)。
    • 兼具一定的限压能力,适合保护较敏感的设备。
    • 常用设备:以限压型为主(如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,MOV)。


第三级浪涌保护器

  • 安装位置

    • 通常安装在终端设备的电源入口处,如机房、通信设备、电气控制柜或其他精密仪器前端。
  • 防护目标

    • 进一步降低浪涌电压,以确保设备免受损坏。
    • 将残余浪涌电压限制到**≤1000V**以下(精密设备的耐受电压范围)。
  • 主要特点

    • 通流容量较小(典型值为5kA至20kA,8/20μs波形)。
    • 专注于最终的限压和高精度保护。
    • 常用设备:以限压型为主,也可能结合抑制型器件(如瞬态抑制二极管TVS)。


浪涌保护器等级的综合设计目的

  1. 分级保护

    • 通过第一级、第二级和第三级保护器的分级布置,逐步削减浪涌电压,分散浪涌能量,达到最优的防护效果。
  2. 防护区域划分

    • 第一级保护主要对应LPZ0到LPZ1的过渡。
    • 第二级保护对应LPZ1到LPZ2的过渡。
    • 第三级保护对应LPZ2到终端设备的过渡。
  3. 保证设备安全

    • 最终使设备受到的浪涌电压低于其耐受值,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寿命。


浪涌保护器的分级设计是电力系统和防雷工程中的核心部分,必须根据系统需求选择适当等级的保护器,以实现高效的过电压防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