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低压配电系统中,浪涌保护器的多级设计目的是逐级削弱雷击浪涌的强度,保护设备的安全。天盾雷电分析一级和二级浪涌保护器的主要区别如下:
1. 功能与定位
-
一级浪涌保护器:
- 功能: 用于粗防护,主要泄放大能量浪涌电流,保护配电系统的主要设备不被直接雷击破坏。
- 安装位置: 通常安装在低压配电系统的主配电箱(电源进线端)。
- 特点: 采用开关型设计,耐受强大电流冲击。
- 通流容量: 较大,一般为80kA~120kA(8/20μs波形)。
- 响应时间: 较慢,通常为100ns左右。
-
二级浪涌保护器:
- 功能: 用于中等防护,将一级保护器未完全泄放的浪涌电压进一步降低,保护次级配电设备和终端设备。
- 安装位置: 通常安装在分配电箱或靠近设备的电源端。
- 特点: 采用限压型设计,限制浪涌电压峰值。
- 通流容量: 较小,一般为40kA~60kA(8/20μs波形)。
- 响应时间: 更快,通常为25ns左右。
2. 防护原理
-
一级浪涌保护器:
- 工作原理基于放电间隙(或开关型器件),当电压超过设定值时,器件迅速导通,将浪涌电流泄放到地。
- 适用于直击雷浪涌或高能量浪涌场景。
-
二级浪涌保护器:
- 工作原理基于压敏电阻(MOV)或限压型器件,通过降低浪涌电压幅值保护设备。
- 适用于感应雷浪涌或中等能量浪涌场景。
3. 安装距离的要求
-
一级与二级浪涌保护器之间的最小距离:
- 推荐值: 11.25m~16.5m。
-
原因:
- 响应时间差: 一级保护器的响应时间较长,浪涌电流可能未完全泄放就继续前行,若一级与二级保护器距离过短,会导致二级保护器因大电流冲击而损坏。
- 行波原理: 雷击侵入波在电缆中传播的速度为150~220m/μs,时间差(一级约100ns,二级约25ns)使浪涌在电缆中行驶的距离约11.25m。
- 安全裕度: 为避免响应时间误差带来的问题,实际安装距离通常比理论值更大。
4. 应用场景
-
一级浪涌保护器:
- 用于建筑物主电源进线端,适合高雷电风险区域(如高山、郊区)。
-
二级浪涌保护器:
- 用于分配电箱、车间供电端或重要设备前端,适合中等雷电风险区域(如市区)。
一级浪涌保护器承担了主要的雷电能量泄放任务,提供初步防护,而二级浪涌保护器对残余浪涌进行更精细的限制和保护。两者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对配电系统和终端设备的全面防护。安装时应严格遵循距离要求,确保浪涌能量逐级泄放,避免设备损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