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涌保护器(Surge Protective Device, SPD)在电气图中的符号常以以下形式表示:
-
标准符号:SPD符号通常表示为带有箭头或波浪线的保护装置,具体形态可能依设计规范而有所不同。
例如:- 放电间隙符号:⚡️
- 保护电路连接符号:↔️。
浪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长度要求
- 总长度要求: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的长度应尽可能短,推荐不超过 0.5米。
-
分级保护距离要求:
- 从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到限压型浪涌保护器的线路长度应 小于10米。
- 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应 小于5米。
导线过长的解决办法
-
采用凯文接线法
- 凯文接线法(Kelvin Connection)是一种特殊的布线方式,目的是减少引线长度和电压保护水平的损耗。
- 具体实施:将浪涌保护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直接连接至保护线路的接入点,避免引线环绕或多余折弯。
-
优化安装位置
- 选择靠近保护设备的安装点,减少浪涌保护器至设备的线路长度。
- 合理布线:确保导线短直,尽量减少线路回路和阻抗。
-
使用多点接地
- 多点接地能降低雷电流分流时的阻抗,进一步优化浪涌保护效果。
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注意事项
-
接地要求:
- 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系统,接地电阻推荐小于10Ω。
- 接地线宜短而直,避免弯折。
-
分级防护:
- 根据防雷分区(LPZ0、LPZ1、LPZ2)安装适配的浪涌保护器,并逐级降低雷电电压。
- 第一级(入口处)推荐安装通流容量大的开关型SPD。
- 第二级(分配电柜)及第三级(设备端)采用限压型SPD。
-
定期维护:
- 检查浪涌保护器的状态指示器,确保其未因多次电涌而失效。
-
匹配参数:
- 选型时需根据系统额定电压、雷电通流能力、保护水平等参数匹配浪涌保护器。
通过合理的接线方式和安装细节,浪涌保护器可以高效降低雷电浪涌的危害,保护用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