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涌保护器和避雷器的区别

发布时间:


浪涌保护器(SPD)和避雷器都具有防止过电压特别是雷电过电压的功能,但由于保护对象和使用场所不同,它们在应用上有明显的区别。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:1. 应用领域

  • 避雷器
    应用于电气一次系统,电压等级从3kV到1000kV,主要保护电站、变压器、中性点及高压线路设备,防止雷电波直接侵入。
  • 浪涌保护器
    应用于低压系统,额定电压通常在1.2kV以下,保护二次信号回路、电子设备或末端用电设备,尤其是通信线路和机房设备。


2. 保护对象

  • 避雷器:保护电气一次系统中的大型设备,如变压器、发电机、配电设备等,防止雷电过电压的破坏。
  • 浪涌保护器:保护电子设备、电器设备的低压电源或信号线路,防止雷电感应或操作过电压。


3. 安装位置

  • 避雷器
    通常安装在一次高压系统的进线处或架空线路上,用于阻断雷电波的直接侵入。
  • 浪涌保护器
    安装于二次系统或低压电源末端,靠近被保护设备的位置,补充避雷器未完全消除的雷电波或感应过电压。


4. 通流容量

  • 避雷器
    通流容量较大,主要应对直接雷击和雷电过电压。
  • 浪涌保护器
    通流容量较小,用于防护末端设备的操作过电压和雷电感应电压,但重视残压值的控制。


5. 工作原理与材料

  • 避雷器
    主体材料为氧化锌,利用非线性伏安特性在过电压时呈现低电阻,快速泄放过电流;在正常电压下呈高阻状态,避免电流泄漏。
  • 浪涌保护器
    材质多样化,设计更为精密,根据防护等级和应用场景选用不同的元件(如氧化锌压敏电阻、气体放电管、瞬态抑制二极管等)。


6. 保护性能

  • 避雷器
    强调高通流能力和耐压性能,响应时间较慢,保护范围较大,但精细保护性能不足。
  • 浪涌保护器
    响应时间快,残压低,能提供精细保护,适合电子设备的过电压防护。


7. 绝缘水平

  • 避雷器
    需要足够的外绝缘性能(如硅橡胶、陶瓷壳体),以应对高电压运行环境。
  • 浪涌保护器
    因接于低压系统,外观尺寸小,外壳多为环氧树脂、塑料或金属材料。


8. 标称放电电流

  • 避雷器
    放电电流较大,常见值为1.5kA到20kA。
  • 浪涌保护器
    放电电流范围较广,常见值为5kA到120kA,具体取决于应用场景。


9. 使用场所

  • 避雷器
    电站、线路、变电站、发电厂等高压场所。
  • 浪涌保护器
    低压配电柜、通信机站、信号回路、机房等低压系统。


10. 测试标准

  • 避雷器
    强调外绝缘性能及耐受冲击电流的能力,测试条件更为严苛。
  • 浪涌保护器
    更注重残压、响应时间及多级保护协调性。


总结

对比项 避雷器 浪涌保护器(SPD)
应用领域 高压一次系统,防雷电直接侵入 低压二次系统,防雷电感应和操作过电压
保护对象 电气设备(如变压器、线路) 电子设备、信号回路
安装位置 一次系统的进线或架空线路 二次系统的末端设备或信号线路
通流容量 大(应对直接雷击) 小(精细防护,强调残压控制)
材质 氧化锌为主 多样化设计(氧化锌压敏电阻、气体放电管等)
响应时间 较慢 快速(适合电子设备)
使用场所 电站、变电站、高压设备场所 机房、通信设备、低压配电系统

避雷器和浪涌保护器功能互补,通常在一个系统中配合使用,以实现更全面的防护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