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级浪涌保护器关键参数解析

发布时间:


二级浪涌保护器通常用于配电系统中作为补充保护,主要特点是具有中等放电能力和良好的响应速度。以下是其关键参数的详细说明:


1. 最大放电电流 (Imax)

  • 定义:浪涌保护器在承受 8/20μs 标准雷电波冲击一次时,能够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。
  • 意义:表明浪涌保护器在极端情况下的保护能力。
  • 应用:选择浪涌保护器时,应根据可能的最大雷电冲击电流选取足够的 Imax 值。


2. 额定放电电流 (In)

  • 定义:浪涌保护器在承受 8/20μs 标准雷电波冲击 10 次时,能够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。
  • 意义:表示设备在多次冲击下的稳定性和寿命性能。
  • 应用:In 是选择浪涌保护器的主要指标,应满足现场保护需求。


3. 标称电压 (Un)

  • 定义:与被保护系统额定电压相符的参数,表示交流或直流电压的有效值。
  • 意义:标明适用于何种电压等级的系统(如 230V 单相或 400V 三相)。
  • 应用:确保保护器 Un 与被保护设备的系统电压一致。


4. 电压保护级别 (Up)

  • 定义:浪涌保护器在以下测试中测得的最大残压值:
    • 1kV/μs 斜率的跳火电压。
    • 额定放电电流 (In) 的残压。
  • 意义:反映浪涌保护器对过电压的限制能力。
  • 应用:Up 值越低,对设备的保护越好,但不能低于设备的耐压值。


5. 额定电压 (Uc)

  • 定义:浪涌保护器可长期承受的最大工作电压,而不引起性能变化或保护元件动作。
  • 意义:表明保护器的耐压能力,Uc 必须高于系统的持续工作电压。
  • 应用:确保选择的保护器适应系统的长期运行电压。


6. 数据传输速率 (Vs)

  • 定义:在一秒内传输的比特数 (bps),用于衡量浪涌保护器在数据传输系统中的适配性。
  • 意义:影响通信线路保护器的选型,保护器的速率必须高于系统的实际传输速率。
  • 应用:选型时需与具体数据传输要求匹配。


7. 最大纵向放电电流

  • 定义:每线对地施加 8/20μs 标准雷电波冲击一次时,保护器可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。
  • 意义:衡量浪涌保护器对地保护能力。
  • 应用:重点考虑接地保护要求时的重要参数。


8. 漏电流

  • 定义:在标称电压 (Un) 下,流经浪涌保护器的直流电流。
  • 意义:影响保护器的运行稳定性和系统的功耗。
  • 应用:低漏电流设计对长期运行的设备更为友好。


9. 最大横向放电电流

  • 定义:线与线之间施加 8/20μs 标准雷电波冲击一次时,保护器可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。
  • 意义:表示设备在线间过电压保护的能力。


10. 峰值放电电流

  • 定义:额定放电电流 (In) 和最大放电电流 (Imax) 的综合描述。
  • 意义:为浪涌保护器的核心性能指标之一。


11. 响应时间 (tA)

  • 定义:浪涌保护器内保护元件的动作时间(μs)。
  • 意义:响应时间越短,保护能力越强。
  • 应用:适合高频率和敏感设备保护。


12. 在线阻抗

  • 定义:浪涌保护器在标称电压下的回路阻抗和感抗之和。
  • 意义:影响保护器对系统的兼容性。


13. 回波损耗 (Ar)

  • 定义:反映浪涌保护器与系统阻抗的匹配程度,测量前沿波反射比例。
  • 意义:直接衡量保护器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。


14. 插入损耗 (Ae)

  • 定义:浪涌保护器插入前后电压比率的对数值(dB)。
  • 意义:评估保护器对信号传输的干扰程度。
  • 应用:信号传输系统中,Ae 值应尽量小。



二级浪涌保护器的选型需综合考虑 Imax、In、Up、Uc 等核心参数,同时结合系统类型(TT、TN-C、TN-S)和应用场景(电力设备、通信线路)进行合理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