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涌保护器如何选型?从防护等级、参数、安装方面告诉你

发布时间:

      选择电源浪涌保护器(SPD)需要综合考虑其使用环境、安装位置、被保护设备的特点以及雷电防护要求。以下是具体的选型步骤和注意事项:

      1. 确定防护级别及安装位置

  • 第一级保护(LPZ0A/LPZ0B与LPZ1交界处)
    适用I类试验的SPD,通常安装在建筑物总配电箱或主配电柜,用于应对直击雷或强雷电流冲击。其放电电流能力(如 Iimp)要求较高。

  • 第二级保护(后续防护区,如分配电箱、机房配电箱)
    使用II类试验的SPD,主要防护感应雷和较小的雷电浪涌。

  • 第三级保护(精细保护,靠近终端设备处)
    采用II类或III类试验的SPD,防护低幅值的雷电浪涌或操作过电压。

    2. 根据被保护设备选择主要参数

  • 冲击电流能力

    • 第一级保护要求 Iimp (10/350 μs波形)能承受强雷电流冲击。
    • 后续保护要求 In (8/20 μs波形)的标称放电电流满足需求。
  • 保护水平(Up)
    SPD的限制电压(Up)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(Uw)。建议选择 Up ≤ Uw 的SPD。

  • 额定工作电压(Uc)
    SPD的额定电压应大于或等于线路的工作电压,并满足系统类型(单相、三相或直流)。


     3. 考虑线路长度与退耦装置

  • 多级SPD的能量协调

    • 若电压开关型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 <10米,需加装退耦装置。
    • 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 <5米时,同样需要退耦装置。
  • 自动能量配合
    如果SPD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,可以省略退耦装置,线路长度不受限制。


    4.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细节

  • 接线要求
    • 连接导线应尽可能短直,总长度 ≤0.5米,以减少电感影响。
  • 过电流保护及状态显示
    浪涌保护器应配有过电流保护装置,并具备劣化指示功能,便于检测和维护。


     5. 参考雷电防护等级选择型号

根据雷电防护分区(LPZ)和系统的具体要求,选择适配的浪涌保护器。例如:

  • LPZ0A到LPZ1的I类SPD,冲击电流(Iimp)一般要求在25 kA以上。
  • 配电线路后端的II类SPD,标称放电电流(In)在20 kA左右。
  • 终端设备的III类SPD,保护水平(Up)应尽量低于1.5 kV。


     6. 考虑特殊需求

  • 直流电源系统
    根据直流电压等级(如48V、110V)选择适配的直流SPD。

  • 特殊环境
    如存在潮湿、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环境,应选择具有防护等级(如IP等级)或耐腐蚀特性的SPD。


      7. 常见型号与品牌选择

      天盾雷电提供了丰富的SPD型号,从电源到信号、再到后备,可根据具体需求和预算选择。


     浪涌保护器的选型应从防护区域划分、主要参数(Iimp、In、Up、Uc)和安装细节出发,同时注重系统的能量协调与实际运行环境。合理选择和安装可有效保护设备免受雷击和浪涌的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