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选择浪涌保护器时,关键参数直接影响其保护性能和适用性。天盾雷电对主要参数做了详细解析,帮助确定靠谱的浪涌保护器:
1. 浪涌保护器类型
-
电压开关型
- 工作特点:在无浪涌时呈高阻抗,浪涌发生时瞬间转为低阻抗。
- 常用元件:放电间隙、气体放电管等。
- 应用场景:适合第一类保护场合,应对直击雷或大电流浪涌。
-
电压限制型
- 工作特点:无浪涌时呈高阻抗,随着浪涌电流和电压上升阻抗逐渐降低。
- 常用元件:压敏电阻(MOV)、抑制二极管。
- 应用场景:后续保护场合,保护敏感电子设备。
-
复合型
- 工作特点:结合电压开关型和限制型的特性,能适应更广泛的电压和电流范围。
- 应用场景:适合综合防护需求,能量协调性能更优。
2. 标称放电电流(In)
- 定义:浪涌保护器承受8/20 μs波形电流的峰值(单位:kA)。
-
选型建议:
- 第一级保护:通常为20 kA或更高。
- 第二级保护:10~20 kA。
- 第三级保护:5~10 kA。
3. 冲击电流(Iimp)
- 定义:Iimp是I类试验中10/350 μs波形的关键参数,由峰值电流、总电荷量和能量决定。
- 选型建议:适用于直击雷防护的SPD,Iimp需满足25 kA或更高。
4. 最大放电电流(Imax)
- 定义:SPD能承受的最大8/20 μs波形电流的峰值(单位:kA)。
- 意义:体现浪涌保护器的极限承受能力,通常大于标称放电电流。
- 选型建议:常用于产品质量和耐用性对比。
5.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(Uc)
- 定义:SPD可持续工作的最大交流电压或直流电压值。
- 选型建议:根据实际电网电压选择,确保Uc大于线路电压,但不宜过高,以避免灵敏度降低。
6. 电压保护水平(Up)
- 定义:SPD在浪涌条件下对接线端的限制电压(单位:kV)。
- 意义:体现SPD的保护性能,Up越低,保护效果越好。
-
选型建议:
- 终端设备保护:Up应小于设备耐冲击电压(Uw)。
- 精细保护:Up通常在1.5 kV以下。
7. 残压
- 定义:SPD在放电电流流过时,端子间产生的电压峰值。
- 选型建议:残压越低,对设备的保护越好,与Up参数紧密相关。
8. 外壳保护等级(IP等级)
- 定义:外壳对固体颗粒和液体的防护性能(如IP54、IP65)。
-
选型建议:根据安装环境选择:
- 室内环境:IP20或IP30即可。
- 室外或潮湿环境:需选用IP65或更高等级。
其他参数参考
-
响应时间
浪涌保护器对过电压的响应时间,通常在纳秒级(ns),响应越快越能保护设备。 -
能量协调性
当同一系统中安装多个SPD时,需要确保各级之间能量配合良好,避免保护失效。
选用靠谱的浪涌保护器,应综合考虑实际应用场景和关键参数:
- 类型:选择电压开关型、限制型或复合型。
- 参数优先级:根据防护需求,依次关注 In、Iimp、Up、Uc、Imax 等指标。
- 环境:根据安装位置选择外壳防护等级和结构类型。
天盾雷电提供丰富的SPD型号,可根据具体需求和预算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