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 GB 18802.1 标准,防雷器(SPD)分为 T1、T2 和 T3 类,分别对应 I类试验、II类试验 和 III类试验。其中 T1 和 T2 是防雷系统中最为常用的两种类型,它们的区别体现在测试波形、能量处理能力以及适用场景等方面。以下从技术参数、应用场景及用户选型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。
一、T1 和 T2 防雷器的技术参数对比
参数/属性 | T1 防雷器 | T2 防雷器 |
---|---|---|
测试波形 | 10/350μs 波形(模拟直接雷击的雷电流) | 8/20μs 波形(模拟雷电感应和操作过电压浪涌) |
主要参数 | 最大冲击电流 :10/350μs | 最大放电电流 :8/20μs |
能量处理能力 | 能量处理能力更高,适用于雷电高发区和直接雷击场合 | 能量处理能力较低,适用于雷电感应和雷电流经过后的二级防护 |
残压水平 | 残压较高 | 残压较低,更适合对设备进行精细保护 |
适用位置 | LPZ 0A/LPZ 0B 和 LPZ 1 交界处 | LPZ 1 和 LPZ 2 交界处 |
典型用途 | 防止雷电直接侵入或通过主电源线路侵入的高能量雷电冲击 | 对雷电流经过后的电涌进行二级分流和设备保护 |
响应速度 | 较慢 | 更快,适合对电子设备保护 |
二、T1 防雷器的特点与应用场景
-
特点
- 采用 10/350μs 波形进行测试,模拟雷电直接击中设备或建筑物的情形;
- 具有极高的能量处理能力,适合承受直接雷击引发的高能雷电流;
- 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总配电箱处,用于第一道防线,阻止雷电能量进一步侵入。
-
应用场景
- 高雷电风险区域:如雷电多发的山区、沿海地区等;
- 重要建筑:如数据中心、电信基站、大型工业厂房等;
- I类建筑物:如医院、学校、军事设施等,按照规范要求需安装 T1 防雷器,且最大冲击电流不得低于 12.5kA(10/350μs)。
三、T2 防雷器的特点与应用场景
-
特点
- 采用 8/20μs 波形进行测试,模拟雷电感应或操作过电压引发的浪涌;
- 能量处理能力适中,主要用于对设备进行分级保护;
- 残压水平较低,能够有效保护电子设备、仪器仪表和通信设备。
-
应用场景
- 二级防护场所:位于总配电箱之后的分配电箱、电源线路二级防护;
- 电子设备保护:如计算机、精密仪器、医疗设备、通信设备等;
- II类建筑物:如普通办公楼、公寓、商业建筑等,需在分配电箱处配置 T2 防雷器。
四、T1 和 T2 防雷器的联用策略
在雷电防护中,分级防护是关键原则。T1 和 T2 防雷器的联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:
-
第一道防线:T1 防雷器
- 安装在建筑物的总配电箱处,主要用于泄放雷电流,防止雷电高能量直接侵入。
-
第二道防线:T2 防雷器
- 安装在分配电箱处,用于分流剩余能量并降低残压,对末端设备进行进一步保护。
五、选型建议
-
适用场景和标准要求
- 根据场地雷电风险等级和建筑物类型,选择符合 GB 18802.1 标准的防雷器;
- I类建筑物必须安装 T1 防雷器,且要求最大冲击电流 不小于 12.5kA(10/350μs)。
-
选择正规厂家
- 防雷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,建议选择具有资质和型式试验报告的正规厂家;
- 特别注意 T1 防雷器的生产门槛较高,需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。
-
定期维护与测试
- 防雷器需定期检查,确保其保护性能良好;
- 在发生雷击后,应及时检查防雷器是否损坏,并按需更换。
T1 和 T2 防雷器各有特点,适用于不同的防护场景。T1 防雷器用于雷电高能量的一级防护,是总配电箱的必备选择;T2 防雷器则用于对二次浪涌的分级防护,适合保护末端设备。通过科学选型和合理配置,可以构建高效的雷电防护体系,为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