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防浪涌保护器?
防浪涌保护器(Surge Protective Device, 简称SPD)是一种用于电子设备雷电防护的重要装置,曾被称为“避雷器”或“过电压保护器”。其主要功能是限制进入电力线或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,将其控制在设备或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,同时泄放雷电流至地,以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损坏。
防浪涌保护器的主要功能
-
限制过电压
在瞬时过电压发生时,通过非线性元件降低电压,避免设备因高电压而受损。 -
泄流功能
将大电流如雷电流通过接地系统引导入地,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安全。
防浪涌保护器的基本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
1. 放电间隙
- 组成:由两根相距一定间隙的金属棒组成,一根连接电源相线或零线,另一根连接接地线。
- 工作原理:当瞬时过电压来临时,电弧击穿间隙,将过电压电荷引入大地。
- 改进型:角型间隙通过电动力和热气流上升作用提高灭弧性能。
2. 气体放电管
- 结构:由冷阴板封装在充满惰性气体(如氩气)的玻璃或陶瓷管中,可能含有助触发剂。
-
特点:
- 可用于直流和交流电源。
- 主要参数包括直流放电电压(Udc)、冲击放电电压(Up)、工频耐受电流(In)等。
-
选型建议:
- 直流条件下:Udc ≥ 1.8U0(U0为直流电压)。
- 交流条件下:Udc ≥ 1.44Un(Un为交流电压有效值)。
3. 压敏电阻
-
特点:
- 以氧化锌为主材,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特性和快速响应速度。
- 通流容量大、常态泄漏电流小、残压低。
-
技术参数:
- 压敏电压(UN):应大于设备额定工作电压。
- 残压比(K):K = Ures / UN。
- 选型建议:残压需低于设备的耐受电压水平。
4. 抑制二极管
- 功能:箝位限压,用于多级保护电路的最后几级。
-
特点:
- 响应时间极快(约10⁻¹¹秒)。
- 适合保护低电压和高速信号设备。
- 技术参数:额定击穿电压、最大箝位电压、脉冲功率、最大泄漏电流等。
5. 扼流线圈
- 作用:用于抑制共模干扰信号(如雷电干扰),对差模信号影响较小。
-
设计要求:
- 导线绝缘良好,防止匝间击穿。
- 磁芯避免饱和,增强耐过电压能力。
6. 1/4波长短路器
- 原理:利用雷电波的低频特性和驻波理论设计,短路棒长度为信号频率的1/4波长。
- 特点:对工作信号阻抗高,对雷电波阻抗低,可泄放雷电能量。
- 缺点:带宽较窄,约为2%-20%,不适用于需要直流偏置的设备。
防浪涌保护器的基本电路
防浪涌保护器的电路设计因用途不同而多样化,其核心元件包括上述介绍的组件。通过合理的电路组合,可以实现不同性能的浪涌保护器。防雷工作者应根据实际需求研发出性能优良、性价比高的产品,以满足各种场景下的防护需求。
防浪涌保护器是防雷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特性、安装环境和成本效益。合理选用元器件与电路设计可以显著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,为现代电子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。